视频1:拒绝哭闹,学会合理表达情绪

孩子是否常常以哭闹、耍脾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要?父母是否也常常苦恼,到底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去合理表达情绪呢? 视频“拒绝哭闹,学会合理表达情绪”用“情绪阵营图”的方法,在游戏中帮助孩子丰富情绪词汇,提升孩子合理表达情绪的能力。

      孩子是否常常以哭闹、耍脾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要?父母是否也常常苦恼,到底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去合理表达情绪呢?

孩子表现出“生闷气”、“哼唧唧”,往往是因为他们的情绪表达能力不足,也就是在人际交往互动情境中正确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能力。

一般认为,情绪表达有四种形式:躯体表达、行为表达、语言表达和艺术表达。

躯体表达指孩子长期压抑自身的情绪,最终会通过躯体化的一些症状来表达出情绪的不适,如头痛、失眠等。

行为表达指通过非言语的行为来表达自身的情绪感受,如孩子常以原地打滚来表达自身的不满,这往往是人最原始、最直接的情绪表达方式。

语言表达指在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后,通过组织语言将情绪传递给他人,这种方式往往是较为成熟的情绪表达方式,通过语言表达有助于他人迅速捕获个体的情绪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有利于人际互动。

艺术表达指通过艺术符号或意向来传达内在的情绪感受,如沙盘游戏、绘画治疗等。这种情绪表达方式往往需要在专业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

在情绪表达的四个层次中,需要避免孩子发展为躯体化表达或一味的行为表达,多使用语言来表达情感。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情绪发展,提升其社会化能力。但是孩子由于认知和言语发展水平的不足,往往难以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情绪。

因此,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提升语言情绪表达能力。那如何提高孩子的语言情绪表达能力呢?点击视频查看吧。


  • 北京市浩瑞恩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发展中心
  • 联系邮箱:mindbridge@bjhorin.com
  • 工作时间:09:30-18:30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