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创伤的认知行为方法培训

应对创伤的认知行为方法培训 超过2/3的儿童在成年前至少亲身经历或目睹过一次创伤事件,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父母离婚、亲人去世、校园欺凌、被虐待或忽视等。创伤经历会增加儿童罹患短期或长期身心障碍的风险,如果没有适当及时的治疗,会严重地影响儿童的学校表现,社会情绪功能,进而发展成其他心理问题(如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焦虑及诸多行为问题)。 应对创伤的认知行为方法是当今治疗心理创伤最


应对创伤的认知行为方法培训


     超过2/3的儿童在成年前至少亲身经历或目睹过一次创伤事件,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父母离婚、亲人去世、校园欺凌、被虐待或忽视等。创伤经历会增加儿童罹患短期或长期身心障碍的风险,如果没有适当及时的治疗,会严重地影响儿童的学校表现,社会情绪功能,进而发展成其他心理问题(如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焦虑及诸多行为问题)。

      应对创伤的认知行为方法是当今治疗心理创伤最好的心理疗法之一,被美国国家循证干预注册中心(NREPP)和加州儿童福利信息中心(CEBC)共同评定为最优级(well-supported)的循证心理疗法之一。该疗法具有见效快、针对性强、操作便捷等技术优势。2020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应对创伤的认知行为方法”(TF-CBT)被推荐为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循证心理治疗方法。


培训对象:

本培训方案主要针对我国从事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的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社区等工作人员,包括:

(一)社会工作者:驻校社工、社区社会工作者、从事儿童青少年工作的社工。

(二)幼儿园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校(园)长、班主任、老师,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道德与法制教师、校医等。

(三)医疗卫生工作者: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从事全科医学、公共卫生、精神障碍防治的专兼职医务人员。

(四)与儿童心理健康工作密切相关的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家庭教育指导师等。


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以下技能:

(一)了解精神心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在伦理规范的指导下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工作。

(二)熟悉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相关的基础知识,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主要表现特征、应激与压力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精神障碍的识别与筛查评估以及转介途径与方法等。

(三)掌握一定的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治疗与干预方法,了解创伤及应对创伤的认知行为方法。

(四)能够初步运用应对创伤的认知行为方法为具有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儿童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协助儿童走出创伤,实现创伤后成长;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协助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开展儿童应激管理和心理支持。


培训内容:

图片关键词

考核方式:

培训对学员的出勤及培训成果进行综合考评,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考核。培训结束并通过考核后,赠送10小时远程督导。




应对创伤的认知行为方法第一期培训


       2019年4月19日-21日顺利开展“应对创伤的认知行为方法(TF-CBT)小组培训”。15名参训学员分别来自中华女子学院、淮北师范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学生及对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感兴趣的相关人士。

图片关键词


应对创伤的认知行为方法第二期培训


     2019年5月28日-29日,应青海惠民社会工作研究发展中心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浩瑞恩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发展中心的TF-CBT小组在青海省西宁市开展了“提升儿童心理免疫力:应对创伤的认知行为方法(TF-CBT)”基础课程模块的培训。青海省的32名社会工作者参与了此次培训。本次培训是“促进中国青海、安徽两省流动和留守儿童的社会保护项目”的活动之一。

图片关键词
  • 北京市浩瑞恩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发展中心
  • 联系邮箱:mindbridge@bjhorin.com
  • 工作时间:09:30-18:30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