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免疫力提升计划


    项目背景

         面对压力和意外伤害,儿童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部分儿童会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来渡过逆境,并从中学习克服困难的方法,实现创伤后成长;然而也有部分儿童可能会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在无法克服困境的同时,出现情绪困扰、认知失调或行为问题,具体表现为情绪失控、紧张、坐立不安、对抗老师和家长等。那么,如何引导孩子调节认知、管理情绪,创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呢?

         北京市浩瑞恩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发展中心历时两年,多次专业调研与实践,基于聚焦创伤的认知行为疗法(TF-CBT),结合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由专业人员开发出了一套适用于1 - 6年级儿童的心理辅导课程:“唤醒心理免疫力 --应对创伤的认知行为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儿童及父母提供多次小组及个案服务,帮助儿童提高自我情绪调控与表达能力,学习有效应对意外伤害带来的影响,预防和缓解儿童因意外事件而出现的各类问题。

    项目目标

    1. 1. 儿童参与多种体验式游戏活动,降低负性事件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缓解儿童出现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不良症状,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2. 2. 父母舒缓焦虑情绪,获得教养技能培训、情绪管控、认知调节等辅导服务,解决在孩子教养方面遇到的一些困难;

    3. 3. 促进亲子关系的长期改善,为儿童成长提供支持性环境,推动父母与儿童创建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

    项目特色

          1. 重视儿童在干预中的心理感受。趣味游戏、故事绘本、模拟训练等多种元素的纳入,使得儿童可以在快乐中学习,在支持中疗愈;

          2. 符合世界及我国心理健康服务政策的要求,顺应当下心理服务匮乏,儿童急需有效方法调节情绪与认知的需求;

          3. 聚焦创伤的认知行为疗法(TF-CBT)是得到广泛传播的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措施之一。经过项目团队开发改良,方法内容去学术化,语言风格贴近儿童、实用性高;

          4. 已在河南鹤壁市、安阳市和新乡市多所小学中开展了干预服务,效果显著、学生满意度高。

    项目内容

         1个中心: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2大辅导模式:7次小组+3次个案;

         7大主题:我的童年很多彩;放松我的身体;我是自己的情绪医生等;

         多种形式:知识讲解、体验式游戏、实操经验分享小组讨论、线下与线上研讨等。

    图片关键词





    幸福家加油·父母成长营


    项目背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行为举止、得当的教育方法、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心理成长至关重要。为人父母,要想使家庭教育成为滋润孩子心田的潺潺不竭之泉,我们如何做得更好?

         “幸福家加油·父母成长营小组”依托国际公认的家庭教育循证方法(PMTO——美国俄勒冈家长培训模型),结合我国社会文化和家庭教育的实际特点,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工作等专业的教师、博士生和研究生研制出一套可操作、易掌握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指导课程,旨在帮助提升广大家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和睦。

    项目目标

        1. 提升家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2. 减少孩子的不恰当行为,形成良好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

        3. 培养社区社工骨干力量,建立简称专业家庭教育培训团队。

    项目优势

        1. 主题落地:结合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

        2. 形式多样:参与式的互动体验工作坊;

        3. 权威专业:循证方法与科学理论;

        4. 帮助成长:打造家庭教育“反思—指导—赋能—实践”成长路径图。

    项目内容

        1. 1次专场讲座,10次主题工作坊

        2. 通过体验式学习,帮助家长直面4-12岁儿童常见教育问题,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更加理解孩子,学会控制情绪,      学会管理冲突,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进而实现家庭和谐幸福。


    图片关键词


    农村老年抑郁心理干预


    项目背景

          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口比例高、精神卫生服务需求大、服务资源缺乏;乡村医生队伍规模大,熟悉农村情况,但在精神健康服务方面发挥的作用的有限。因此,以老年抑郁为切入点,以广大乡村医生为人力资源依托,研制适宜的心理健康干预技术,探索基于社区的精神疾病预防服务模式,有益于提升农村地区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减缓精神疾病压力,也有助于丰富世界公共精神卫生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项目目标

    1. 1. 基于经科学证实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认知行为疗法,制定一套能被村医接受、对中国农村老人管用的本土化的老年抑郁心理干预方案;

    2. 2. 培训乡村医生学会这套方案;

    3. 3. 支持乡村医生基于此方案开展老年抑郁心理健康干预服务,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项目特色

    1. 1. 立足本土需求特点和社会文化资源现状,研制适用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精神健康服务技术方案,具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较高的实践价值。

    2. 2. 在乡村医生以“药物治疗”为主的传统服务模式中增加“非药物干预(治疗)”的内容,有助于提升其服务能力,拓展服务范围,丰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项目成果

    1. 1. 项目组基于需求调研,设计并开展了两期面向四川省绵竹市的安仁村、双土村和红豆村的50名老年人开展抑郁干预活动,针对性地改善老年人的抑郁情绪,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同时面向乡村医生开展了两期认知行为疗法培训,提升了基层乡村医生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水平。

    2. 2. 形成了《培训师手册---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篇》、《社区行为健康促进系列培训师手册---认知行为疗法原理与应用》、《社区行为健康促进系列之培训师手册---认知行为疗法技术应用与老年抑郁防治》,供乡村医生持续学习使用个案中涉及的理论与技能,持续提高乡村医生的心理健康干预能力。

    3. 3. 需求调研:通过实地调研近1000名老人,识别出有抑郁情绪困扰的100余名老人,基于调研结果,项目团队为老人设计了针对性个案干预方案。

    4. 4. 个案干预:在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15月期间,开展了2期老年抑郁干预活动,共服务50名老人(每名老人随访8次),共计400个小时。

    5. 5. 乡村医生培训:项目团队在四川绵竹开展了 3 期培训, 已累计培训 20 余名有志于开展心理服务的乡村医生。

    6. 6. 编撰工作指南:为规范项目执行标准,扩大方案使用范围,项目团队基于近五年的实践经验,编撰了《社区行为健康促进系列--老年抑郁随访操作指南》 ,从指南的使用方法,干预的核心理念,认知行为疗法,处理自杀和随访对话整体框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 阐述,分模块、分步骤,实用性强、操作性强,并配有丰富的指导材料和资料,供乡村医生使用。





  • 北京市浩瑞恩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发展中心
  • 联系邮箱:mindbridge@bjhorin.com
  • 工作时间:09:30-18:30
  • 微信公众号